爆破作業,是集爆破器材購買、運輸、儲存、使用、清退、銷毀為一體的綜合性管理環節,是實現爆破器材研發、利用和管理目的的終結點。由于爆破作業分布區域廣泛、點多、流動性大和作業環境不特定性以及可直接接觸爆炸物品的人員多,人員成分復雜,是一個極易發生爆炸物品流失和嚴重涉爆案件、事故的環節。
新的《民用爆炸的品安全管理條例》從法律制度上明確規定了采用技術防范措施防止民用爆炸物品丟失、被盜、被搶。建立國家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統,用計算機技術對民用爆炸物品實行標識管理、監控民用爆炸物品流向。這些制度、措施對實現爆炸物品管理法制化、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和防止爆炸物品流失,預防爆炸事故、案件,保障公共安全,保證爆炸物品合法使用,合理利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將起重要作用。但是從工作實踐看,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統運作后所凸顯出的缺陷以及爆炸物品管理現不容樂觀。
一、管理現狀
(一)、爆炸物品計算機監控面局限,管理盲區寬。
全國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系統的運行,解決了從生產到使用庫管各環節的監管問題,使爆炸物品的流量信息采集更加快捷、準確,流向軌跡清晰,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但由于信息系統覆蓋范圍僅限于生產廠家、儲存庫、運輸、購買、銷售、使用單位的入庫、出庫。在實現爆炸物品研發、利用目的和最易發生爆炸物品流失的關鍵環節爆破作業環節(爆破器材從使用單位庫房出庫后到爆破作業結束),確成為了信息系統監控的盲區。爆破員憑電子卡從單位庫房將爆破器材出庫后,計算機監控也隨之中斷,在廣大地區,爆破器材的運、管、用、退、登記,全部是由領取人自己操作,在什么地方使用?使用了多少?剩下多少?去向都是由爆炸物品持有者在決定和掌控。2006年以來我市查處的20余宗私存爆炸物品案,追查來源90%以上的爆破器材都是從爆破作業環節流失的。如某縣泥溪鄉,一社長私藏炸藥200多kg,被公安機關發現,三次收繳未果,后動用武警才將其強制收繳;2007年一精神病人與一商販發生糾紛,揚言要炸該商販商鋪,公安機關立即進行調查,確在另一社長家中查獲炸藥120公斤;2007年6月我市一交通建設工程爆破作業時出現大面積盲炮,原因是爆破員從庫房領出爆破器材后,私自將爆破器材交與無卡人員爆破造成的。2007年7月某縣沙溪鎮張某(曾是爆破員)將修路用的雷管、炸藥拿回家炸魚將自己炸死;這些爆破器材的來源同屬爆破作業環節。特別嚴重的是一些企業、部門對信息系統產生了依賴性,認為信息系統萬能,日常監管嚴重滑坡,過去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制度不能堅持實施和落實,形成了領有人批,用無人管,剩余無人查的嚴峻局面。
(二)、爆破器材橫向流通十分嚴重。由于前述因素和爆破員自由掌控爆破器材的實際存在,脫離信息系統監控后的爆炸物品在承包者(爆破員)之間,承包者(爆破員)與社會人之間,工程之間相互轉借、轉讓、買賣的行為普遍存在,有的持卡單位成了爆炸物品二手交易者,行成了一張極具偽裝色彩,不發生問題、無人舉報,公安機關是很難掌控的地下橫向流通網,使爆炸物品管理失控、流失的缺口增大。在接受調查的20個社會爆破員中,都不同程度私存有爆破器材和橫向交易的行為,接受調查的10個企業爆破員中,有私存爆破器材行為的占6人。在經濟利益驅動下,爆破員不經任何許可為他人提供爆破作業的不在少數。經對爆破員攬私活所使用的爆破器材來源的調查,主要是在正常施工中,采取多領少用的手段獲取的。其次是爆破員之間的橫向交流。2006年我市一鄉村公路工地,爆破施工出現36個盲炮,在組織處理時發現36炮中有26炮根本未裝藥(只有雷管腳線),其余10炮有的只裝了雷管或極少量炸藥,在追查時,爆破員稱是因業主給的工資太低,想用節余的爆破器材作補償;2007年元月在查處一磚廠爆破員在一公路施工中發生爆破飛石事故時,發現所使用的爆破器材就是該爆破員從磚廠爆破器材庫正常出庫后,再到許可的作業范圍外使用獲取高額利潤;2007年4月我局查處的四宗爆破毀物引發的投訴中,有三宗是小磚廠的業主(爆破員)利用磚廠的爆破器材私攬工程造成的;如我市政協捐款三萬元為某縣芝苞鄉芝苞村修公路,購買了1.5噸炸藥,而實際只使用了八百多公斤,該村支書、村主任將剩余的炸藥私賣,私分,被群眾舉報,二人受到法紀追究;2007年5月我市一建設工地開工,業主要放12個開工炮,結果出了7個盲炮,經查是爆破員使用了另一爆破員提供的過期雷管所致;2007年7月一建設工地老板不經許可就將400余公斤炸藥轉到另一縣工地使用;2007年8月一建筑工地老板一次就向另一建筑老板借炸藥一噸;2006年我市發生三起報復爆炸案件,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爆破器材也都是從爆破員手中獲得的,有一人就曾在一個小煤窯做過爆破員。這些案件、事故發生后,從涉及單位的賬面上根本查不出線索。
(三)、物理防控措施不落實,爆炸物品丟失、被盜情況頻繁發生。
一是爆破作業單位爆破器材庫不符合國家標準,險象橫生,2007年3月以來,我們對全市常年使用單位(礦山、煤窯、磚廠、采石場)庫管硬件情況進行調查,只有3.5%基本符合國家標準。主要表現為庫區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國家技術標;建筑結構不符國家技術標準,過于簡易化;防護措施、手段單一,特別是技術防范缺乏,有也形同虛設,花了錢無效果;守護人員素質難適應職責的需要,守護形同虛設,如2007年7月我們在一礦山的爆破器材庫區內活動了一個多小時,竟沒有看到有守護人員和保管人員。安全管理形勢十分嚴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