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經濟學理論為基礎,面對電力市場化改革的環境條件,對發電企業的安全管理進行全新的觀察研究。從經濟學視角出發,從客觀視角論述了發電企業的安全狀態與安全評價,從主觀視角論述了發電企業的安全效用與安全行為,提出了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的三維觀,對電廠安全的系統維度、電廠安全的進程維度、電廠安全的時間維度進行了概要歸納,并簡述了應用要點。
1 問題的提出
縱觀國內外現有的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信息材料,大部分是基于經驗、事故總結及系統分析的管理措施,其安全管理的理論基礎只涉及了管理科學、系統工程、概率論、安全文化、安全技術和安全心理學等內容,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深入分析這一理論,則不難發現,它更注重的是規范,即如何搞好安全管理的內容。誠然,我們尊重并認為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的基礎必須是安全規范。因此,相應的理論基礎需要以規范為核心加以有機組合。然而,當發電企業從封閉的電網壟斷走向市場競爭的今天,在由單一的目標轉換為效益、信譽,以及安全的互動、立體化的管理坐標的新型條件下,提倡構建立足經濟學的新型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理論體系,就有可能成為創新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突破口之一。傳統的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理論需要進行大幅度的修正和完善。
2 經濟學視角下的要素觀察
以往的經濟學家們大多熱衷于“應該是什么”的研究,并以此進行理論上的細化分析。顯然,這是一種提供政策建議的規范方法。近年來,經濟學家們認識到了解釋事情為什么像現在這樣需要實證的絕對必要性。因為,在既定規范下的原有判定受到變化了的綜合環境的巨大沖擊。也就是說,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的傳統經驗受到了事實的挑戰,尋求或完善經得起檢驗的相應理論,將其理論上的方法論和實踐上的指導性進行更緊密、精確的結合,無疑會具有經濟學理論上的解釋意義和應用意義。
我們不妨從經濟學的客觀與主觀的視角分別觀察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的現狀,并對其效用和行為作出評價。
2.1 從客觀視角看發電企業的安全狀態與安全評價
經濟學之所以被稱為社會科學中最接近自然科學的一門科學,首先是數學與經濟假設及其建立起來的邏輯精密的經濟學模型,從瓦爾拉的一般均衡模型到理性預期模型再到博弈論的“囚徒困境”等模型,其推導進程都是無懈可擊十分精密的。因此,只要充分論證假設符合事實,發電企業安全的經濟學評價的客觀性就能得到保障,而這恰恰是發電企業安全管理最為渴求的內容,它包括了安全的客觀狀態和安全的客觀評價。
就產權角度分析,目前的發電企業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獨立電廠,通常,工業國家建設獨立電廠是為了引進競爭機制,打破電力壟斷,從而降低電力成本和電價,以提高電力工業的效率和效益。而我國建立獨立電廠的目的之一,則是為了解決電力供應短缺和電力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從集資辦電廠開始,逐步向規范演變。另一類則是電網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隨著我國電力管理體制和方案的實施,在一個地區電網中,由幾個電廠組成一個獨立發電公司,形成若干獨立電力公司競價上網的格局,將成為電力市場競爭的主要方式。概括地說,獨立電廠是指獨立法人電廠或發電公司,是向電網出售全部電能(除廠用電以外)的獨立核算的企業法人單位。
必須特別指出的是,電力市場化進程中影響獨立電廠的若干情況,對其安全狀態與評價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有的電廠立項時沒有納入電源規劃,缺乏購售電協議、調度協議、委托代管協議等規范;沒有確立電量分配、經濟往來、生產調度“爭議”的責任約束的平等機制;不同產權主體的電廠采用了不同的定價原則、測算方法,以及復雜電價下形成的一廠一價、一機一價,或一機多價的現狀。凡此種種,給電廠的安全運行和評價的客觀性帶來了新的影響因素。
從經濟學的客觀視角出發,發電企業的安全狀態是:保證發電企業員工在其生產過程中生命得到保證,身體免于傷害,設備、物資物盡其用,良好運行。這是一種以人為主,設備為輔的企業安全狀態的真實反映。因此,發電企業的安全評價應該是:綜合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度量和預測,通過對系統存在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確認系統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尋求盡可能低的事故率,盡可能少的事故損失和盡可能高的安全投資收益。這是一種以科學為主,定性、定量結合的企業安全測評體系。事實證明,發電企業的安全狀態與安全評價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發電企業安全管理在一定期間內存在的事實現象。
2.2 從主觀視角看發電企業的安全效用和安全行為
辯證法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指導行為。從主觀視角出發,這就是一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用現代經濟學的語言,就是運用經驗分析方法或是借助特定的假設,對現實經濟的運行和發展進程開展實證研究,并對這一進程作出解釋和預測,進而從理論上闡明現實經濟狀態“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為此,站在經濟學的主觀視角,我們提出發電企業的安全效用和安全行為。
經濟學中的效用是指人們從商品的消費或活動中獲得的滿足程度,通常效用有一個重要的心理成分,是指人們通過獲取能供自己快樂的東西(物質)來獲得效用。在我們進行的發電企業安全生產分析中,將具體利用效用函數的序數特性。(不考慮效用函數的基數特性)即以此引入安全效用與安全行為。借鑒經濟分析中相關的偏好序列,以比較不同安全行為的效用,并進行必要排列。如果說,發電企業員工在安全維修時使用腳手架比使用移動梯臺給員工帶來了更多的安全效用,那末,給每個安全行為一個數值就更有利于安全生產。
假設安全行為A比安全行為B更受到偏好,則A的數值就比B的數值大。通過上述途徑,我們就可以獲得一個安全效用函數。如此往復,提供相同安全效用的安全行為就組成了一條無差異曲線,于是,安全效用函數就提供了與無差異曲線相同的有關安全行為偏好的信息。這樣,安全效用函數和安全無差異曲線都能按照滿足程度來排列員工安全行為的選擇,如圖1所示。
在效用最大化的約束下,安全邊際效用分析為我們對員工安全行為的選擇作出了合理解釋。也就是說,邊際效用可以度量從消費一種商品的一個額外的數量中所獲得的額外的滿足。同樣,邊際安全效用就是員工在從事某種安全行為過程中,單位的努力程度增加或者增加一次該種安全行為所帶來的安全效用的增加。按照分析消費者和生產者行為效用最大化的相等邊際原則,當安全預算的分配使花在每一種安全行為上的每一預算單位所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時(邊際成本=邊際效用),電廠的安全效用最大化便能實現。
從經濟學的主觀視角出發,發電企業的安全效用是發電企業在電能產品生產的相關進程中獲得的員工身心健康、設備運行良好、企業效率效益達到標準的真實體現,是一種能動評價、衡量、激勵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系統水平的尺度。而發電企業的安全行為應該是發電企業進行電能產品生產相關進程中,其員工、設備及相關要素的作為或不作為的程度的真實體現。它是一種能動反映發電企業安全管理作為的水平杠桿。事實證明,發電企業的安全效用和安全行為是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發電企業安全管理在一定期間內正在發生的事實現象。
市場化條件下的發電企業安全管理,正在經歷著革命性的變化,進行經濟學視角下的審視與觀察,為提升變化中的發電企業安全管理進行必要的前期研究,這是發電企業實現安全管理的前提和條件。
3 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的三維觀
市場化條件下的發電企業安全管理,面臨變化著的外部環境、內部條件和企業發展目標相關因素的制約與影響,結合經濟學分析,從3個不同維度分析發電企業的安全系統,對構筑新型安全管理理論體系將大有益處。
3.1 電廠安全的系統維度
從安全的系統維度觀察,電廠是一個由物質和制度組成的有機系統,把這個有機系統放入電廠的環境之中,就構成了電廠的“人-機-料-法環系統”。其內容與性質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知,上述5大組成部分是發電企業安全的載體和源頭,也是安全隱患的滋生地。如人的誤操作、怠工,機組的可靠性不強,煤的發熱量、含硫度、汽包水質、氣壓不能達標,法規、制度的可執行程度偏低,環境的可控性和電廠對其的適應性差等,都可能影響整個系統的安全狀態。
簡單地說,從電廠安全的系統角度著手,要把系統的個別組成部分的安全狀態控制到一定的水平之上,即:在“人”的要素方面,落實安全經濟責任制,考核既要有電量系數及安全系數,更要結合企業的效益因素及分類成本等因素;在“機”的要素方面,嚴格機組可靠性管理,形成點檢定修、狀態檢修等;在“料”的要素方面,保證入廠煤檢質率,入廠煤檢斤率等指標;在“法和環”的要素方面,堅持適時順應內外環境的方針,運用好企業的MIS系統,競價上網報價系統,機組運行實時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廠長支持決策系統,并使上述系統集成化、實用化,從而整體提升企業的系統安全水平。
3.2 電廠安全的進程維度
從安全的生產流程觀察,電廠是典型控制論下的3個系統,即:輸入系統、處理系統和輸出系統。其進程為:電廠輸入原煤和水,經鍋爐、汽機、發電機組成的系統處理后,輸出可以直接使用的電能產品。
電廠的進程維度是一種特殊物質流為主體的生產系統,其特殊性在于:第一,這是一種看不見的實物形態物質,在其帶來能量的同時,也存在著潛在威脅(包括人身安全)的;第二,這是一種不能大量儲存的無形物質,故電廠的安全既涉及電廠本身,也涉及消費者的利益;第三,電廠離不開電網,電廠的設備或機組運行方式和電網調度互相影響,受制于電廠的安全系統。
簡單地說,從電廠安全的進程維度分析,要把生產過程的“危險點控制”作為安全進程分解線徑的進程節點,即:第一,明確“危險點控制”的4項主要內容,包括工作前危險點、危險源的分析,工作中危險點及危險源的控制等;第二,明確“危險點和危險源”的具體內容,所謂危險點是指在發電企業安全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事故的地點、部位、場所,工器具或行為等;所謂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病、設備損壞、作業環境破壞的根源和狀態等;第三,明確“危險點控制”的節點側重,例如,工作前要認真分析和充分認識兩個環節,對危險點和危險源嚴加防范,并采取隔離、個人保護等多項措施,嚴加防范,以達到超前控制和預防事故的目的。
3.3 電廠安全的時間維度
從安全的時間維度觀察,電廠是一個安全時間序列長、積累短的組合系統,把特定的時間序列坐標常態相連,安全的時間維度也就體現出特定電廠安全生產周期的規律。
這里有必要運用經濟學的基礎理論進行闡述。經濟學關于時間的經典劃分有短期和長期之分。通常,短期內的要素狀態將保持不變,而長期內的要素狀態則要考慮其變化。短期重在靜態分析,而長期則需作動態分析,因此,在短期內是不考慮時間因素的,經濟學上的“均衡相對,非均衡絕對”的理論源出于此。通常,靜態的假設更具有指導意義。
時間的意義就在于讓人們對認識和接受事件的發生有所準備。事實上,時間的流逝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時間無所謂運動,而是物體在時間中運動。于是,當我們分析安全問題的時候,就可以認為,物體在時間中的運動,即隨著時間的變化,物體的運動形態也發生了變化,當這種變化朝著違背人的志愿或意愿的方向前進時,發電企業的不安全狀態就可能逐漸形成。必須指出,不安全的量變過程,會有一個序列間隔,能使我們有時間去準備,以防范或應付不利狀態,避免或中止危險的發生。從這一點來說,電廠安全的時間維度理論為發電企業的安全構筑了時間上的“防火墻”,其貢獻功不可沒。
簡單地說,從電廠安全的時間維度上著力,要對時間序列的臨界因素進行細化研究。即:第一,時間的不確定性,人們理智的有限性,及其時間的不可逆性,會使預測的客觀保證大打折扣;第二,時間序列會影響安全,但隱患的積累也需要時間,隱患的防范同樣需要時間;第三,對那些已經保持了很大安全生產紀錄的發電企業來說,其安全隱患極有可能已達到了質變的前沿,更應百倍關注;第四,強化安全生產周期波動分析,周期后期強化措施研究需加大投入,以便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時間序列坐標體系。
4 結束語
市場化條件下的發電企業安全管理,歸根結蒂,是要站在經濟學理論研究的高度,將其作為建設發電企業安全管理新高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本文能引起理論上的學術爭鳴。
